姤
姤(})
姤:女壮,勿用取女。
《象》曰:天下有风,姤。后以施命诰四方。
初六:系于金柅,贞吉。有攸往,见凶,羸豕孚蹢躅。
《象》曰:系于金柅,柔道牵也。
九二:包有鱼,无咎,不利宾。
《象》曰:包有鱼,义不及宾也。
九三:臀无肤,其行次且,厉,无大咎。
《象》曰:其行次且,行未牵也。
九四:包无鱼,起凶。
《象》曰:无鱼之凶,远民也。
九五:以杞包瓜,含章,有陨自天。
《象》曰:九五含章,中正也。有陨自天,志不舍命也。
上九:姤其角,吝,无咎。
《象》曰:姤其角,上穷吝也。
注释:
45 泽地萃
卦体泽上地下,泽能畜水,地能畜泽。卦通《大畜》,有畜聚之象;反则为《升》,《升》《象》曰“积小以高大”,有积聚之义。卦自《姤》来,《序卦传》曰:“姤者,遇也。物相遇而后聚,故受之以萃。萃者,聚也。”此卦之所以名《萃》也。
萃[40]:亨。王假有庙[41],利见大人。亨,利贞。用大牲[42]吉,利有攸往。
▲ 篆书萃
《萃》与《涣》名相反,而义则相须。《涣》之亨,取诸水流风行;《萃》之亨,取诸《兑》悦《坤》顺。《涣》亦假庙,《涣》之假庙,见神气之发扬;《萃》之假庙,见精诚之贯注:一散一聚,义各不同,而所以致诚者一也。王者合万国之欢心,以事其祖考,侯助男卫,骏奔在庙,是《萃》之盛也。“大人”谓九五,五“萃有位”,能御众以治乱,故“利见”。“亨,利贞”者,《兑》曰“亨,利贞”,《坤》曰“柔顺利贞”,盖即从《坤》《兑》来也。《坤》为牛,亦为用,故曰“用大牲”,言大人有嘉会,必杀牛而盟;既盟则可以往,故曰“利有攸往”。
《彖传》曰:萃,聚也。顺以说,刚中而应,故聚也。王假有庙,致孝享也。利见大人,亨,聚以正也。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,顺天命也。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
《坤》为聚,泽者水之所归聚也,合之谓《萃》。《萃》者聚也,为卦上悦下顺,上下合志,二中五刚,二五相应,故能聚也。“王假有庙”者,陆绩云:王谓五,庙为上,王者聚百物以祭其先,诸侯助祭于庙中,是谓致孝于鬼神也。五刚中而二应之,故称“大人”;二得《离》气,《离》为目,故“利见”。《萃》与《升》反,《升》曰“用见大人”,不言利,故不言亨;《萃》曰“利见”,利则必亨,而所以亨者,又在聚之得正也。“大牲”,牛也,《左传》“牛卜日曰牲”注:既得吉日,则牛改名曰牲。《坤》为杀,执《坤》牛而杀之,以荐牲也,故曰“大牲吉”。用以享神,有以摄其心也,往以助祭,有以集其力也,其《萃》也,非势驱力迫所能为也,亦惟顺天之命而已。自昔殷汤用元牡昭告皇天,以誓万方,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,是即“用大牲吉,利有攸往”,顺天命之明证也。
以此卦拟人事,内而聚其精神,外而聚其财力,皆为之《萃》也。然不顺则散,不悦则《离》,不刚则无以畏众,不中则无以服人,虽《萃》终必《涣》也。惟顺以悦,刚中以应,斯聚得其正矣。“庙”,祖庙,祭之以礼,所以致孝也。“大人”,主祭之人,一家之长也。大人率一家之子孙,有事于祖庙,凡子孙入庙者,必先见主祭之长,故曰“利见大人”,庶几心亨而理亦正矣。“大牲”者,祭礼也,大则牛羊,小则鸡豚,皆谓之牲。牲不丰不足以祭,不备无为祭,故曰“用大牲吉。”“利有攸往”者,承祭使民,理本一致,入可以承祭,出乃可以使民,故曰利往。一身之事,以祭为重,以孝为先,幽以精诚格祖考,明以和乐宜室家,虽曰人事,岂非天命哉!由一家以及一国,由一国以及天下,观其所聚,即可知天地万物之情矣。《彖传》之旨,在上聚祖庙之神灵,下聚四海之欢心,圣人以孝道治天下,而民德归厚,万国来同,此《萃》之全象也。如天之无不覆,如地之无不载,万物皆会萃发育于天地之中,谓之“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”。
以此卦拟国家,国家之要,在广土众民;《兑》为悦,《坤》为土,为众,有悦而归聚之象。顺则民从,悦则民服,刚则不屈,中则不偏,皆足以使众也,得其正则民聚矣。王者继体承统,未临民,先假庙,所以承祖考之重也。《孝经》所谓王者合万国之欢心,以事其先王,上以尽孝享之诚,下以广孝治之道,而天下兴孝矣。“大人”即王者,利见利往,所谓济济多士,奔走在庙,率见昭考,以孝以享是也。一时荐广牡,相祀事者,咸皆顾视天之明命,罔不祗肃焉,萃莫盛于斯矣。王者法天则地,以天地之并育万物者,联合万国,斯其情可与天地参矣。六爻皆反复言《萃》,初则以《萃》致乱,三则因《萃》兴嗟,上则为《萃》流涕,皆不得其《萃》之正,为可惧也。五得《萃》之位,四得《萃》之吉,二得《萃》之孚,即《彖传》所谓“顺以悦,刚中而应,故聚也”。民之归之,如水之就下,可以见泽地之功也。
通观此卦,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故《彖》言“假有庙”,象言“戒不虞”,而其要首在于得众,此卦之所以取《萃》也。卦体下顺上悦,顺而悦,故兆民归往,以之执笾豆而相祀事,而礼仪不忒,以之执戈矛而从王事,而踊跃知方。上以兴孝,下以兴仁,风同道一,万邦协和,《萃》莫萃于此焉。《萃》易位为《临》,《临》《象》曰“容保民无疆”,《萃》之象矣。二卦同为泽地,泽足以惠民,地足以容众,故泽下地上为《临》,地下泽上为《萃》。六爻以五为《萃》之主,乃刚中之大人也,二《萃》焉,初与四亦《萃》焉,其位足以致《萃》,故曰“萃有位”。上则无位,未免泣涕而不安矣。三与上应,上悲而三亦嗟矣。内三爻为地,地之所归不择土壤,《萃》虽众,心不一,故初因之而“号”,三因之而“嗟”,二虽吉犹待引也。外三爻为泽,泽之所《萃》,心自悦矣。五之《萃》,得“永贞”也;四之《萃》,自“无咎”也;上居泽之极,泽满则水溢,故有“涕澺”之象焉。盖惟天民有欲,无主乃乱,万国来会而禹帝,万姓悦服而武兴,人心之所向,即见天命之所归也,故《萃》不可力取,惟在德化也。
《大象》曰;泽上于地,萃。君子以除戎器,戒不虞。
《兑》为金,《坤》为器,有戎器之象。“除”,修治也,修治戎器,以防不虞,所谓有备无患也。卦象为泽上于地,水满则溢,溃决奔突,势莫能御,所当预为之防;水犹兵也,故可借鉴。按《穆天子传》:有七《萃》之士,取宿卫环聚为名,是《萃》为防御之士,所以遏乱也。《萃》象之“除戎器”,义盖取此耳。
【占】 问时运:气运平顺,但能安不忘危,自得欢乐无忧。
○ 问战征:兵凶器,战危事,惟能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,可无意外之虞也。
○ 问营商:《萃》有财聚之象,然聚必有散,盈必有亏,亦理之循环,所当时时预防。
○ 问功名:宜由武功得名。
○ 问婚姻:“匪寇婚媾”,《易》每以寇婚对言,盖防兵祸,犹防女祸也。惟能预防,自可无咎。
○ 问家宅:泽上于水,防有大水入屋之象。
○ 问疾病:防胸腹有水胀之症,宜预为调治。
○ 问行人:中途兵阻,一时难归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初六:有孚不终,乃乱乃萃。若号,一握为笑。勿恤,往无咎。
《象传》曰:乃乱乃萃,其志乱也。
《兑》为孚,故“有孚”;《坤》为终,初失位,故“不终”;《坤》为聚,亦为乱,故曰“乃乱乃萃”。初为《萃》之始,相孚犹浅,是以有初鲜终也;不得其终,则一念萃于此,易一念而萃于彼,其志先乱矣,是萃适以长乱也。《象传》以“志乱”释之,“乃”犹汝也,汝自萃之,汝自乱之也。初爻阴柔居下,虽得众,未足以总之;初与四应,则御萃之权,当在四也。“若”,顺也,“号”,令也,谓顺从四之号令。“一握为笑”,谓推诚相与,众皆欢悦,即《彖传》所云“顺以悦”也。上互《巽》,《巽》为号,下互《艮》,《艮》为执,执手,犹握手,退之所谓“握手出肺肝相示”者是也。《兑》为口,故曰“笑”,既得其笑,故“勿恤”。“往”,往四也,四能恩威并著,初自不致乌合为乱也,故“无咎”。
【占】 问时运:运当初交,一顺一逆,反复无常,得所救援,可以无咎。
○ 问功名:忽荣忽辱,由于中心无主也。
○ 问营商:有初无终,聚散不定,不能获利,仅可免咎而已。
○ 问战征:统军出征,防有兵变之忧。
○ 问婚姻:有始乱之,而终娶之之象。
○ 问疾病:此病忽号忽笑,由于心神昏乱,往而求医,必无咎也。可勿忧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【例】 明治十五年十月,大水陡发,上野高崎间铁道所辖户田川口假桥,致被冲塌。余曾执司工事,往晤铁道局长井上君,井上君曰:川口假桥冲裂,铁道被梗,不得不急议修筑。按川口堤岸,高出平地丈余,若架造坚固铁桥,工程既大,经费亦巨,若仍筑假桥,一经发水,便遭冲决,亦非善策,若何而可?请为筹度。余曰:不如问诸神易。乃筮得《萃》之《随》。
断曰:此卦泽上于地,明示洪水泛滥之象。占得初爻,知此假桥建筑不久,乍筑乍倾,故谓之“有孚不终,乃乱乃萃”。初正应在四,宜听令于四。“若号”者,四之号令也;“握”,犹执也。得四之号令,众皆欢欣,愿执其役,《兑》为悦,所谓“悦以劳民,民忘其劳”也,故曰“一握为笑”。但四不当位,则必桥之地位不当,五曰“萃有位”,则位宜从五。五变为《豫》,《豫》者有《豫》备之义,《豫》卦《震》上《坤》下,《萃》为《兑》上,《兑》西《震》东,易《兑》为《震》,桥宜改西从东方为当位。《坤》地在下,《坤》为厚,为基,宜从平地培土为基,营架一桥,再设铁索,系锁于两堤,水来随高,水落随平,使无冲溃奔突之患,故得“无咎”。
井上君闻之,亦以为然,众议乃决,依此作桥。翌年水复大发,桥得无患,益叹《易》象之神也。
九二:包有鱼,无咎。不利宾。
《象传》曰:包有鱼,义不及宾也。
《乾》为包,《巽》为鱼,鱼阴物,谓初,二包之,故曰“包有鱼”。《剥》之“贯鱼”,即从《姤》之一鱼所生,能就《姤》之始而包之,故得无咎。二居内卦之中,当刚柔相遇之始,见其为柔,特以优容而并包之,不敢以激烈而启变,亦不至以姑息而养奸,斯诚御阴之善道也。“宾”,谓九四,四辰在午,上值张,石氏曰“张主赐宾客”;二“有鱼”,四则无之,是不及四也,故曰“不利宾”。《传》以“义不及宾”释之,“不及”者,即《彖传》不与长之义。千古御小人之法,莫善于使之不相及;予之以并生,不予之以渐长,则终无相及之时矣。《姤》初之“不利宾”,以二为之包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人生处世,安得相遇尽为君子?惟当曲意调护,不为小人所害,自得无咎。
○ 问功名:鱼有化龙之象,“包有鱼”者,鱼已为其所包矣,则升腾可必也。“不利宾”,利必在己也。
○ 问营商:“包”为包罗富有之象,众惟鱼矣。鱼亦有众多之象,主货物充盈,财利富厚。“不利宾”,为其利非外人所得窃取也。
○ 问战征:马融曰,“鱼介鳞之物,兵象也”,鱼而能包,是必善用其兵者也。曰“不利宾”,宾即敌也,敌必可破矣。
○ 问婚姻:鱼阴物,以阳包阴,姻事成矣。
○ 问家宅:鱼为阴物,象取女子,此宅定是女子主政。
○ 问疾病:防有池鱼殃及之灾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【例】 某甲来请占气运,筮得《姤》之《遁》。
断曰:此卦以一阴而上接五阳,必女子之不贞者也。今占得二爻,爻辞曰“包有鱼”,鱼阴物善败,“包有”者,是匿藏其物而有之也。又曰。“不利宾”,知宾亦尝欲利而有之,及有之而反为不利。不利于宾,其必利于主矣,想此物俨如鱼之在市,尔可有,我亦可有,本无定主也,利不利在包之者善自为之耳。
后据所闻,知某甲来占,非为气运,实为一女子耳。商人留妻于家,暂归故里,经四月而回,其妻以夫不在,与某甲私通,及其夫来,乃以其妻寄之于外国商人,诡云以预借外国人数百金,不得已以身抵之。其夫无力偿金,遂弃其妻而去,某甲乃得娶为己妻。后某甲死,财产悉归其妻所有,故爻象发现如此。
九三:臀无肤,其行次且,厉,无大咎。
《象传》曰:其行次且,行未牵也。
《姤》与《夬》反对,《姤》之臀在三,《夬》之臀在四,《姤》三即《夬》四也。三居下体之上,《巽》为股,臀在股上,故三有臀象。《剥》四曰剥肤,是《剥》阳也,《姤》三亦为初阴所《剥》。故曰“无肤”。上卦为《乾》,《乾》为行,三居《乾》《巽》之间,柔未变也,故“其行次且”,有危心焉。《乾》之三“厉,无咎”,《姤》三化《巽》变柔,进退不果,其“次且”也,即其咎也。幸其由此以进,行将入《乾》,尚不失健行之性,故曰“无大咎”。《象传》以“行未牵”释之,“牵”者,牵制也,谓其行虽缓,尚能不失《乾》健,不为阴柔所牵制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气运柔弱,诸事迟疑,是以动辄有危。
○ 问战征:欲进不进,因疑生危,不能得胜也。无大败亦幸矣。
○ 问营商:贩运不快,安能获利?
○ 问功名:尚须迟缓以待。
○ 问婚姻:迟缓可成。
○ 问家宅:此宅后面墙屋,定已倾圯矣,殊为可危,修葺斯可免咎。
○ 问疾病:此病必是下体溃烂,行坐不安,治之无咎。
○ 问讼事:防受笞杖。
○ 问失物:物已损坏,迟之可得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【例】 有友请占一事,以决成否,筮得《姤》之《讼》。
断曰:《姤》者不期而遇,为其事之出于意外者也。今足下占得三爻,细玩爻象,臀在人身下体,所以安坐也,“无肤”,则坐不得安;“次且”者,昧于事机,欲进而不进,则行不能决,坐行两难,是以有厉也。其事终归不成,故亦“无大咎”。
【例】 明治二十八年六月,三浦中将奉命为朝鲜公使,临行占问朝鲜交际政策,筮得《姤》之《讼》,呈之内阁总理大臣。
断曰:卦名曰《姤》,《姤》,遇也。方今海禁大开,玉帛往来,正当万国会遇之时也。卦体五阳在上,一阴在下,是孤阴为群阳所制,有大国携服小邦之象。今当三浦中将出使朝鲜,为占两国交际方略,公使外行,则当以我为外卦,以朝鲜为内卦。内卦为《巽》,柔顺无力,可见朝鲜之弱小也。臀在身后,为隐伏,有后宫之象,主有妃妾擅权,侵害朝政。“无肤”,即剥肤,为切近之灾,致不能安坐深宫也。天下大势,正当改旧从新,力图富强,朝鲜因循旧习,欲改不改,是为“其行次且”也。国势之危,因此益甚,故“厉”。三居《巽》之终,为《乾》之始,将化柔而变刚,以内卦而从外。三又以二四为上下邻,朝鲜向属清国,四谓清也,以无包而起凶;二本《乾》体,谓我国也,以克包而无咎。朝鲜盛衰之机,历历可见。在我国交际之道,要亦不外是焉。
【例】 明治三十年,占伊藤侯爵气运,筮得《姤》之《讼》。
断曰:卦体《乾》上《巽》下,一阴生于五阳之下。阴小人也,浸藏浸长,五阳渐受其剥,而不自觉也。今占得三爻,曰“臀”,为人身下体;曰“无肤”,为剥伤已甚;曰“其行次且”,为刚而变柔,故欲进不进。是皆小人之情状也。在侯刚方端正,断不为小人所惑,惟此五阳中一有不察,将有授之以权,而小人遂得出而为难,凡侯所建善后之谋,必为之而败,所策力行之政,必为之而阻,即所谓“臀无肤,其行次且”是也。至此而侯必不安于位也,故曰“厉”;然侯德望素著,故“无大咎”。此为侯本年不得意之占也。
是年十月,侯果辞总理大臣之职。
九四:包无鱼,起凶。
《象传》曰:无鱼之凶,远民也。
四入《乾》,复变而为《巽》,《巽》为鱼,鱼已为二所包,故“无鱼”。盖天包乎地,阳包乎阴,得所包而“含宏光大”,并育无害,此二之包所以“无咎”也。失所包,而鱼将吸浪扬波,顿生凶患,小人之施毒以害君子者,其凶由是而起也。《象传》以“远民”释之,“鱼”,犹民也,谓鱼之不可不包,犹民之不可或远。不以民为小人,而驱而远之,必以民为同胞,而亲而近之,斯民得兼包并育,何致有消阳之患哉!
【占】 问时运:刚变而柔,运途不正,气量浅狭,是以多凶。
○ 问战征:主将才力微薄,不能包容众军,防有兵变之祸。
○ 问营商:“包无鱼”,有囊里空虚之象,何以获利?
○ 问功名:鱼喜得水,人喜得名,无鱼则水涸,无名则人穷,故凶。
○ 问婚姻:婚姻之道,重在生育,“包无鱼”,言无胎孕也。凶。
○ 问家宅:《象》曰“远民”,此宅必在民居相远之地,是孤村也。恐有不测之灾。
○ 问疾病:鱼阴象,无鱼是阴已亏极,阳不能包,必凶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【例】 有友人来占气运,筮得之《姤》《巽》。
断曰:卦象为天下有风,风之起也,忽焉而来,忽焉而去,有不期而相遇者也。在人则为意外之遭逢也。今占得四爻,四爻入《乾》,《乾》为包,变而为《巽》,《巽》为鱼,四欲包鱼,而鱼先为二所有,故欲包而无鱼也。足下占问之意,想必有一事欲谋,乃其事已落他人之手。是足下运途不顺所致,足下还宜含容优待,斯可免凶,否则凶祸从此起矣。
九五:以杞[39]包瓜,含章,有陨自天。
《象传》曰;九五含章,中正也。有陨自天,志不舍命也。
《巽》为杞,杞,柳也,可屈以包物。“杞”谓五,“瓜”谓初,杞刚而瓜柔,刚包柔,即“杞包瓜”也。《姤》者,五月之卦,瓜以五月生,杞以五月盛,包之,正及其时矣。及时而包之,柔者扬其花,刚者蕴其美,自觉章采之内含也。五秉中正之德,初得其包,亦归于中正,即《彖传》所谓“天地相遇,品物咸彰”者,其在此爻乎?“有陨自天”者,瓜之为物,不能经久,黄熟而陨,亦天为之也。在包之者,不肯委诸于天命,故于其陨也,若不胜其哀矜焉,故《传》以“志不舍命”释之。
【占】 问时运:运行中正,才力所及,自能包罗诸有,虽不言吉,吉可知矣。
○ 问营商:生意虽不外木植瓜果等品,而包容甚广,自有大财可得。
○ 问功名:五居尊位,功名自显,但进退荣辱,俱当安命。
○ 问战征:堂堂之阵,正正之旗,王者之师也。逆者诛,顺者从,有包扫一切之势焉。
○ 问婚姻:有瓜蓏绵绵之象。
○ 问疾病:为热包寒之象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【例】 明治二十二年某月,横滨辩护士某来,曰:近日商人与地主,为争公共财产上权利起一大讼,此案向来纷争,迄今未见和解也,请烦一筮,以卜胜负。筮得《姤》之《鼎》。
断曰:《姤》者,一阴遇五阳之卦,阴欲长而阳抑之,盖阴长消阳,阳长消阴。卦与《夬》相反,所谓“反复其道”,一消一长,亦天运使然也。今足下为占争财讼事,而得此爻,知此财产为公共之物,甲可取,乙亦可取,犹之阴阳消长,彼此互有权也。爻辞曰“以杞包瓜”,就杞瓜而论,杞为植木,特立在上,瓜为蔓生,绵延在地,当以杞为商人,瓜为地主。所谓包者,宜以商人包容地主,地主之权利,藉商人调护而出,犹瓜之施于杞木而生也。“含章”者,谓所包之中,自有章华内含,以见利益之大也。“有陨自天”者,陨,落也,其终财产归结,要自有天数存焉,非人力所可强争也。孔子曰,得之不得,曰有命,劝两造亦各听命而已矣。
上九:姤其角,吝,无咎。
《象传》曰:姤其角,上穷吝也。
上九辰在戌,得乾气,《乾》为首,位居首上,故曰“角”;遇而在上,遇亦极矣,故曰“姤其角”。角善触,遇之而触,不如遇之而包也,触之,故“吝”;然触亦不害其正,故“无咎”。《象传》以“上穷”释之,凡上穷必返下,《剥》之穷上返下,而“硕果不食”,一阳乃“来复”焉。“姤其角”,正穷上返下之象,故虽吝无咎。圣人之于阴,欲以并生,不欲其浸长,上之“姤其角”,令其穷而自返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运至于上,运亦穷矣。
○ 问营商:角逐者争利也,“姤其角”,为能得其首利也。盖吝在商人,“吝,无咎”焉。
○ 问功名:有头角峥嵘之兆。世传魁星有角,“姤其角”是遇魁星也,功名大利。
○ 问战征:角力角胜,皆有战象。角之字为刀下用,此战大有杀戮,是穷兵之祸也。
○ 问疾病:想头角之上患疮,医治无咎。
○ 问婚姻:上居《乾》之极,上穷返下,必是老夫而求女妻也。
○ 问失物:物本在高处,穷而返下,须就低处寻之,可得。
○ 问六甲:上穷而返,生男。
【例】 一日有友人来曰:仆与某贵显,素来亲厚,大蒙恩遇。自贵显欧美归朝,交情忽疏,偶请面谒,遂至见拒,余实不知因何获咎也。请为一占。筮得《姤》之《大过》。
断曰:《姤》者“女壮”之卦,女子之言,最易惑听,朋友交情,为妇言所谗间者,往往多有。今占得姤上爻,《姤》本女象,其义为遇,爻辞曰“姤其角”,角善触,是必于相遇之际,有触其怒者,彼妇遂挟其怨恨,设其计以相抵触,进谗于贵显,此贵显与足下之疏远,所由来也。“无咎”者,以角在上爻,上穷返下,贵显必久当自返,知其为谗,返而思旧,当与足下复寻旧好也。
某氏闻之,顿有所悟,曰:仆向于贵显他出,屡访其邸,一日见渠夫人,因事规劝,致拂其意,既而贵显归,度彼妇畏仆告知,遂设计谗间,谅事所必有也。后悟贵显有云,我家之事,非外人所可干涉,知此言非无因而来也。今得其占,其疑乃释,彼妇可吝,在我固无愧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