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(S

升:元亨。用见大人,勿恤。南征吉。

《象》曰:地中生木,升。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。

初六:允升,大吉。

《象》曰:允升大吉,上合志也。

九二: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

《象》曰:九二之孚,有喜也。

九三:升虚邑。

《象》曰:升虚邑,无所疑也。

六四:王用亨于岐山,吉,无咎。

《象》曰:王用亨于岐山,顺事也。

六五:贞吉,升阶。

《象》曰:贞吉升阶,大得志也。

上六:冥升,利于不息之贞。

《象》曰: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

注释:

47 泽水困

卦体本《乾》《坤》《否》,《坤》以上一阴往《乾》,成《兑》,《乾》以中一阳来《坤》,成《坎》,是为《兑》上《坎》下。易位为《节》,《节》《象》曰“泽中有水”,言泽能节水,不使漏溢,有滋润,无枯涸也。反是为《困》,泽在水上,则水无所节,随泻随下,而泽涸矣。上互《巽》,《巽》为木,泽竭则木槁;下互《离》,《离》为日,“日以烜之”,则水益涸。《序卦传》曰:“升而不已必困,故受之以困。”夫有升必有降,升而不降,上愈升,下愈竭,竭则困,故名其卦曰《困》。

困:亨,贞。大人吉,无咎。有言不信。

▲ 甲骨文困

▲ 篆书困

“困”字,从木,在口中。木为阳之生气,历《坎》地则凋,逢《兑》金则刑,木斯困矣。必自《兑》而《坎》,转而入《震》,《震》为春,为生,则木道乃亨。古来贤哲,其蒙难艰贞,不知几经困苦,而始得亨通者,类如斯矣,故曰“大人吉,无咎”。“有言不信”者,谓当此困厄之际,身既不用,言何足重?惟宜简默隐忍,以道自守,若复喋喋多言,反足招尤,其谁听信乎!

《彖传》,曰:困,刚揜也。险以说,困而不失其所亨,其惟君子乎?贞大人吉,以刚中也。有言不信,尚口乃穷也。

《困》者,如敌之被困于重围,兽之受困于陷阱,困而不能出,即《彖传》所谓“揜”也。《坎》,刚也,《兑》,柔也,九二为二阴所揜,四五为上六所揜,内卦《坎》阳,为外卦《兑》阴所揜,谓之“刚揜”,揜斯困矣。《坎》险《兑》悦,是困在身,而亨道也。二五刚中,有大人之象,处困能亨,道得其正,惟君子足以当之。以德则称君子,以位则称大人,以其刚中,乃能不失所亨,是以吉也。若文王之幽囚鸣琴,周公之居东赤舄,孔子之被厄兴歌,是之谓险而悦,困而亨,乐天知命,有非险阻艰难所得夺其志也。《兑》为口,故“有言”,《坎》为孚,《坎》刚为《兑》柔所揜,故“不信”。人当困厄,或陈书以干进,或立说以矜才,由君子《观》之,窃叹其徒尚口说耳。道既不行于世,言必不信于人,侈侈烦言,益致困穷矣。大人处之,惟在秉刚履中,以济其困而已。

以此卦拟人事,困囚二字形相似,木在口为困,人在口为囚,故困亦有囚禁之义,是人遭穷被厄之时也。困与亨相反,困必不亨,亨必不困,惟君子处之,其身虽困,其心则亨,其遇虽困,其道则亨。所以“不失其所亨”者,要在能守此贞也。贞则不为小人之滥,而为大人之吉,是天之所以玉成大人者,正在此困耳。卦徒以刚为柔揜,刚阳上升,自《升》入《困》,为柔所抑,屈而不伸,则困。卦体下险上悦,虽居坎险,不失《兑》悦,所谓遗而不怨,穷而不悯,惟争其道之亨不亨,不问其遇之困不困也。卦象为泽无水,泽以得水为润,无水则泽涸,然泽不以涸而怨水,人亦当不以困而怨命,“致命遂志”,此君子之所为君子也。在不安命之小人,一遭困难,势必怏怏于心,轻举躁动,始则甘言媚世,用以乞怜,乞之不应,激而发为怨言,不知因困而有言,卒至因言而益困,是之谓“有言不信,尚口乃穷也”。玩六爻之辞,多以“往”为凶,“来”为吉,“往”者谓欲前往而争之,是不知命也,“来”者谓待其来而安之,是能俟命也。《易》之大旨不外扶阳抑阴,即所以戒小人而进君子。观小人之处困,困则终困矣,君子之处困,困即为亨也。

以此卦拟国家,在人为困亨,在国为治乱,人不能有亨无困,国亦不能有治无乱。困不终困,秉正以守之,则困亨;乱不终乱,有道以治之,则乱治。乱之由来,在于亲小人,远君子。小人柔也,君子刚也,是柔揜刚也。《坎》为险,《兑》为悦,险则为艰难《离》乱,国家当此,政散民流,上下交困,欲其悦而使众也,不亦难乎?苟其险而能悦,以《兑》济《坎》,则险不终险,如太王之避狄迁岐,而终得兴周,勾践之卧薪尝胆,而卒能灭吴,皆所谓处困而不失其亨,虽乱而终治也。原其所以治乱者,道在刚中耳。“刚中”指二五而言,二五两爻,皆得中。五,君也,二,臣也,君臣合志,同济时艰,犹文王之得吕望,越王之有范蠡,乱而得治,皆二五之功也。是以“幽谷”不能为之藏,“蒺藜”不能为之刺,葛藟”不能为之挠。天下事无不可为,惟在居刚履中,应天顺人而已。若徒以空言惑世,则惟口兴戎,适以滋乱,其何益乎!

通观此卦,按《蹇》、《需》、《困》三卦,皆处险:《蹇》“险而能止”,足以避难;《需》险而不陷,义不至穷;《困》卦上下三刚,为柔所揜,而无所容,是《困》也。《彖传》之旨,以险而悦,困而亨,爻象之义,以往为凶,来为吉。往者自下往上,来者自上来下,来者龃龉而不得合,往者内外互塞。初之“株木”障内;三之“蒺藜”拒中;上之“葛藟”蒙上。九二在险,九五同德,为拯困之主,而为四所隔,四与初应,而为二所隔,必待四来初,而五乃得与二合。苟三之“蒺藜”不去,则四未得行;上之“葛藟”不去,则五亦未得通。故《困》之害在三上,三上去而可无忧于初矣。总之,《困》之者柔,而为其所困者刚也,即《彖传》所谓“刚揜”也。岂知刚《困》而柔亦《困》,刚《困》为“酒食”,为“金车”,为“朱绂”,悦而在下,《困》亨之象;柔《困》为木石,为“蒺藜”,为“葛藟”,险而在上,困人之象。惟其险而能悦,则险不为陷,法《坎》之信,《坎》可以济,得《兑》之悦,《困》可以亨。彼“酒食”、“朱绂”、“金车”,即从木石、“蒺藜”、“劓刖”、“葛藟”而来,其百般而磨折者,正所以试历而成就之也。困愈深,成愈大,孟子所论“天降大任”一章,可作为《困》卦之注脚。

《大象》曰:泽无水,困。君子以致命遂志。

《井》《象》谓“木上有水”,取其可汲养也;《师》《象》谓“地中有水”,取其能容畜也;《困》之《象》曰“泽无水”,无水则无可汲养,亦无所容畜,而泽困矣。《坎》为水,亦为志,君子观之,谓泽之不得水,犹士之不得志也。孔子曰,得之不得曰有命,命当其困,身可困,志不可夺也。譬如危城孤守,强敌环攻,内兵疲而外援绝,矢穷力尽,一战身亡,以遂靖共之忠,斯不失见危授命之义也,是之谓“君子以致命遂志”。盖命在天,志在我,时当困穷已极,无可奈何;命则听之于天,志则尽夫在我,为道谋不为身谋,计百年不计一日。“困而不失其所亨”,惟君子能之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困穷至此,宜自安命。

○ 问战征:是为孤城危急之时,惟竭力图存,生死在所不计也。

○ 问功名:名成则身难保,身存则名恐败,惟善自处之。

○ 问营商:资财既竭,时事又危,爻取往凶来吉,不如归来,得可免困。

○ 问婚姻:《彖》曰“刚揜”,男必夭命,女必守寡。易位为节,女必能守节成名。

○ 问家宅:宅中有枯井,防致损命。

○ 问讼事:不特讼不能直,且防因讼损命。

○ 问行人:在外困苦不堪,且有生命之忧。

○ 问疾病:肾水亏弱,症象已危。

○ 问失物:坠入深潭之下,不可复得。

○ 问六甲:生男。

初六:臀困于株木,人于幽谷,三岁不觌。

《象传》曰:入于幽谷,幽不明也。

《坎》为臀,初处内卦之下,臀在人身之下,取《坎》下之象。《象传》曰“泽无水”,为漏泽,臀之象亦漏下。《坎》于木为坚多心,“株木”为根在土上者,最在低下。人以臀为下,木以株为下,故为“臀困于株木”。凡人间居失业,谓之株守,可以为证。《兑》为谷,为幽,《坎》为入,为穴,为陷,阴爻亦为穴,“入于幽谷”,是陷《坎》之底。《兑》为见,《坎》为三岁,《坎》伏《兑》下,自初至四,历三爻而《兑》始见,故曰“入于幽谷,三岁不觌”,皆从《坎》为隐伏取象。《象传》以“幽不明”释之,“幽”,暗也,人当困厄之来,宜审机度势,择地而蹈,冀可免厄。“困于株木,入于幽谷”,是困上加困也,亦因其不明所致也耳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厄运初来,渐入苦境,三年后可望顺适。

○ 问战征:兵陷险地,如司马氏军入葫芦谷。

○ 问营商:是贩运材木生意,木在深谷,困于发运。

○ 问功名:卑下之象,名必不显。

○ 问家宅:宅在深山,人迹罕到,宜于幽人。

○ 问疾病:“株木”“幽谷”,有棺椁山丘之象,凶。

○ 问婚姻:男家卑微,恐有遇人不淑之叹。

○ 问行人:三年后可归。

○ 问六甲:生男。

【例】 明治十九年七月,横滨友人某来,谓本年大孤兵库等处,虎列喇疫病流行,幸东京横滨皆得无恙,不料本月横滨花町忽有一人患此症,尔来仆居邻近,亦有传染。深为忧虑,请为一筮,以决吉凶。筮得《困》之《兑》。

断曰:《坎》为疾,为灾,显见有病。卦名曰《困》,《困》者难也。卦象“泽无水”,泽在水上,水必下漏,臀为孔,是必泄泻之症。《兑》为秋,《坎》为冬,病起于秋,延及于冬,是时疫也。今占初爻,爻辞曰“臀困于株木”,象近棺木,“入于幽谷”,象近葬穴,爻象颇凶;幸在初爻,病在初发,《彖传》曰“困亨”,明示《困》之中,自有得亨之道也。“入于幽谷”,其殆示以避疫之地也;“幽谷”者,必是深山幽僻之所;“三岁不觌”者,自初至四,凡历三爻,四爻入《兑》,《兑》为悦,为见,至《兑》则灾脱,而心悦,可以出而相见也。三者为数之一变,暂则三岁,久则三月,皆取三也。玩此占辞,君宜暂避于函根、伊香保等处,自可无患。某氏闻之大惊,即日起行,赴伊香保,果得平安无灾。

九二:孚乃利用禴,无咎。

《象传》曰;九二之孚,有喜也。

二居《巽》之中,备刚中之德,即为“用见”之“大人”。初欲升五,必先历二,以求孚于二也。古者求贤审官,得人则告诸宗庙,二既孚初之《升》,特为斋祓以进之。上互《震》,《震》为祭,故“用禴”。《巽》,孟夏之月,“禴”,夏祭,“用禴”者,取“柔以时升”之义也。“禴”,祭之薄者,然输诚求升,虽薄亦孚,在诚不在物也,故“无咎”。《象传》曰“有喜”,即《彖传》所云“有庆”也。《萃》六二以柔应五之刚,《升》九二以刚应五之柔,其至诚感应,则一也,故爻象“用禴”同,“无咎”亦同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运途得中,必有喜事临门。

○ 问营商:商业全凭信实,有信卖买进出,无诈无虞,自能永远,且可获利。

○ 问功名:定有泥金报喜。

○ 问战征:出师必祭,信为兵家之要,得信则三军一心,无战不克矣。

○ 问婚姻:二五交孚,阴阳合德,大喜。

○ 问家宅:主有喜兆。

○ 问疾病:宜祷。

○ 问六甲:单月生男,双月生女。

【例】 友人某来,请占气运,筮得《升》之《谦》。

断曰:《升》者自下升上,有积小高大之象。今足下问气运,占得第二爻,二爻刚中,为卦中之大人。“孚”者,信也,得其信,不特上下交通,即鬼神亦能感格。爻象如此,知足下信谊素著,于朋友上下之间,无不交孚,故得“无咎”,且近日即有升腾喜兆。

【例】 明治二十九年,某贵显来,为设立农工银行,占问成否,筮得《升》之《谦》。

断曰:卦体《坤》上《巽》下,《坤》为财,为富,《巽》为商,为利。五行以我克者为财,《巽》木克《坤》土,土为财。《升》者,积小高大,有渐进渐长之象。今贵下占问银行生业,得第二爻,爻辞曰“孚”,孚者,信也,金银贸易,最要在信。“利用”者,利于用也,《洪范·六府》“心曰利用”,即此旨也。据此爻辞,银行必成,且有喜兆。

九三:升虚邑。

《象传》曰:升虚邑,无所疑也。

《升》之三,《巽》之终,《坤》之始也,《坤》为虚,亦为邑,故曰“升虚邑”。《说文》:“虚,大邱。九夫为井,四井为邑,四邑为邱”。邱,谓之虚,《诗》“升彼虚矣”,虚,即墟也。墟为空旷高地,由井升邑,由邑升虚,可见“积小以高大”,历试诸艰,胜任愉快,地日辟而日大,位日进而日高。《象传》曰“无所疑”,信乎三之《升》,《升》之得其任矣。征诸太王居岐,一年成邑,二年成都,三年五倍于初,爻所言升虚升邑,盖谓此也。《升》卦爻象三、四、五三爻,皆隐指周室之事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目下运途恰好,渐进渐盛。

○ 问营商:市廛谓之趁虚,言就虚地,会集货物而成市邑,可见商业日盛也。

○ 问功名:《升》本发达之象,初方“允”,二则“孚”,至三则已升而在上,可无疑也。

○ 问战征:经此兵燹,城邑空虚,“升虚邑”,夺取空城矣。

○ 问家宅:有前空虚,后富实之象。

○ 问婚姻:“虚邑”,犹空房也,不吉。

○ 问疾病:必是虚弱之症无疑。

○ 问失物:不得。

○ 问六甲:九三阳爻,生男。

【例】 明治十六年,缙绅某任某县令,将赴任,请占任事吉凶,筮得《升》之《师》。

断曰:“虚邑”,为凋敝之地,人烟寥落,治理殊难,非盘根错节之才,未易胜任也。今贵下新授某邑知事,行将赴任,占得此爻,以贵下练达之才,任此积衰之邑,必能治剧理繁,为人所难为,当有措之裕如,无容疑也。可为贵下信之矣。

【例】 明治廿八年五月,为开垦北海道十胜国利别原野,占其成否,筮得《升》之《师》。

断曰:爻辞与占象,悉相符合,可谓深切详明。曰“虚邑”,即荒土地,曰“升虚邑”,是辟荒土而成村落也。初则允其升,谓从事开垦者,志相合也;二则孚其升,谓从事开垦者,必“有喜”也;三则升已成矣。事虽难,可无疑也,其成必矣。

【例】 明治三十一年,占司法省气运,筮得《升》之《师》。

断曰:《象》谓积小高大,凡风化之日趋日上,政教之日进日强,皆为《升》也。今占司法省,欲改设公明之法律,为内地杂居之准备,得《升》卦三爻。夫有其邑而不治,谓之“虚邑”,有其法而不用,亦谓之虚法。兹者司法省,新颁法律,将实施之于内地,是升虚而作实也,此令一行,必无阻碍,无容疑虑焉。

六四:王用亨于岐[49]山,吉,无咎。

《象传》曰:王用亨于岐山,顺事也。

岐山为周发祥之地,太王迁之,文王康之,时告祭乔狱,岐山当必在其内也。盖天子祭天地,诸侯祭其境内之山川。“亨于岐山”,岐山在周境内,周先王实主其祀焉。称王者,追王之谓也。迁岐山之始,避狄而来,而积小高大,遂成为王业之基,吉何如也!《象传》以“顺事”释之,盖隐指文王服事之诚,有顺德,无二心也。此周公不言之旨,合前后爻象观之,而可知矣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事顺适,吉而无咎。

○ 问战征:古者祷战,祈克于上帝,然后接敌,此即用享之义也。享而后战,其必克矣,吉。

○ 问营商:货物之生也,多取于山林川谷之间。祭法,民之取财用者,必祭之。谓祭之可获利也。吉。

○ 问功名:“亨于岐山”,易侯而王,大吉之兆。

○ 问家宅:宜祭告宅神,吉。

○ 问疾病:宜祷。
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
【例】 某商人来,请占气运,筮得《升》之《恒》。

断曰:《升》卦诸爻,皆言升,惟二四不言升,其义并取于祭享,谓人欲升腾发达,必先求神明之保也。四爻辞曰,“王用亨于岐山”,岐山为太王避狄之地,浸炽浸昌,大启尔宇,为周室王运发祥之始。今足下占得此爻,知足下气运通顺,正如晓日东升,逐步增高,财运亨通,其中虽由足下计划之精,要亦有神助也。宜斋祓以祷之,吉。

六五:贞吉,升阶。

《象传》曰:贞吉,升阶,大得志也。

五以《坤》德居中,位极其尊,《象传》所称“君子以顺德,积小以高大”,惟五当之。“阶”,天子之阼阶也,升之于阶,尊之至焉。然不正则为新莽,为曹操,其何能吉?古来必如大舜之有鳏在下,侧陋明扬,以至命陟帝位,爻曰“贞吉”,《象》曰“大得志”,惟舜有之矣。而作《易》之旨,则隐指西伯方百里起,终受周命之事也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平生志愿,无不得遂,大吉之兆。

○ 问功名:拾级而登,荣宠已极。

○ 问营商:五为中数,凡营财之道,不宜过盈,以得中为吉,故曰“贞吉”。

○ 问战征:凡攻城,必用梯阶,所以升高也。城必可克,故吉。

○ 问婚姻:五与二相应,爻曰“升阶”,有攀结高亲之象,故二曰“有喜”。

○ 问疾病:《升》,增也,病不宜升,乱阶厉阶,皆非吉兆。

○ 问讼事:讼本凶事,是谓祸阶,升阶则讼愈凶,何以得吉?

○ 问失物:当就阶墀间寻之。
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
【例】 某氏来,请占其女气运,筮得《升》之《井》。

断曰:《升》者谓“柔以时升”,《升》得其时,是以吉也。人之气运,亦以时行,得时则顺,失时则逆,惟在当其可之谓时也。今足下占问子女行运,想必为嫁娶之事也。《诗》咏迨吉,为婚姻之及时。阶,上进也,“升阶”,升而愈上也,是必有贵戚订姻,上嫁之象,大吉。后闻此女,果嫁某缙绅。

上六:冥升。利于不息之贞。

《象传》曰:冥升在上,消不富也。

上居《坤》之极,《升》至于上,《升》无可升矣。如日之升,朝而日出,昼而日中,暮而日入,“冥”,则昏暮也,《坤》为冥,故曰“冥升”。“不息”者,昼夜循环之谓也,今日月没,明日复升,故曰“利于不息之贞”。《坤》曰“永贞”,即“不息之贞”也。在人之升,至上则禄位已尽,魂升魄散,归入幽冥之域,凡生前富贵利达,消归无有,惟此道德勋名,足以流传于不息耳,故《象传》以“消不富”释之,此之谓也。

【占】 问时运:好运已过,且待后运重来,可以得利。

○ 问战征:有率军夜进,误入幽谷之象,利于息,待天明可出险也。

○ 问营商:防有人财两失之患。

○ 问功名:《升》至于上,功名已显,防身后萧条。

○ 问婚姻:恐不得偕老。

○ 问家宅:宅运已过,势必中落。

○ 问疾病:大象不利,“冥升”者,魂升于天也。

○ 问六甲:生女,恐不育。

【例】 明治二十四年,占国运,筮得《升》之《蛊》。

断曰:论卦体,《坤》上《巽》下,由《巽》升《坤》,《升》至于六,《坤》位已终,无可再升矣。今占国运,得《升》上爻,我国家自维新以来,一革旧政,悉效欧美之法,以为取彼之长,补我之短,以冀日进于富强也。当时使年轻子弟,游学欧美,以习学其文学言语、政化风俗,三年学成归国,即升为学士、博士之职,使之教授国内子弟。法非不善,意非不良,无如此辈游学子弟,其于我国向时政教,本未谙练,即于外国教育,亦徒窥其皮毛,反以扬扬自得,蔑视老成。其间所谓进步者,如海军陆军,骏骏日上,亦自有可取,而极之教育之原,身心之本,终觉利不胜害,为可慨也。维新迄今,已二十余年,《升》进地步,约计已到上爻。“冥升”者,为日已近暮,无可复升,其利在“不息之贞”。“不息”者,为去而复来,循环不息之谓也。盖谓我国治运所关,凡新法之不善者,皆当反我旧政,以返为《升》,犹是日之没而复升,晦而复明,即所谓“不息之贞也”。斯之谓“利”,斯之谓“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