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
临(j)
临:元亨,利贞。至于八月有凶。
《象》曰:泽上有地,临。君子以教思无穷,容保民无疆。
初九:咸临,贞吉。
《象》曰:咸临贞吉,志行正也。
九二:咸临,吉,无不利。
《象》曰:咸临吉无不利,未顺命也。
六三:甘临,无攸利;既忧之,无咎。
《象》曰:甘临,位不当也。既忧之。咎不长也。
六四:至临,无咎。
《象》曰:至临无咎,位当也。
六五:知临,大君之宜,吉。
《象》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谓也。
上六:敦临,吉,无咎。
《象》曰:敦临之吉,志在内也。
注释:
20 风地观
按:“观[86]”字,从雚,从见。雚即鹳,似鸿而大。鹳有白黑二种,白鹳巢树。鹳又能察时审变,每天阴晴雨雪,大风大水,气候不常,向树上瞻望,随所见之上下,以为趋避。故土人亦皆视鹳之飞鸣止食,以占常变。见,视也,常见曰见,非常曰“观”,故合雚与见为观。此卦下《坤》上《巽》,巽为风,坤为地。风本无形可观,以其触于物者而观之,犹上之德化无形,以施于政者观之,下之性情无形,以发于事者观之,有相观而化之义也。是以名其卦曰《观》。《序卦》曰,“物大然后可观,故受之以观”,此观之所以次于临也。
▲ 甲骨文观
按:盥字,从臼,从皿,水在皿上,有两手掬水之象。卦本《巽》,《巽》为入,谓以两手入水而洁之也。巽为不果,故曰“不荐”。《坤》下《坎》上,谓比,初爻曰“有孚盈缶”,缶亦盛水之器。《乾》下《巽》上,谓《小畜》,五爻曰“有孚挛如”,挛,即两手,均得有孚之象。《巽》下《坤》上谓《升》,与《观》互变,《升》二爻曰“孚乃利用禴”,有用祭之义焉。“颙”,《说文》曰“大首也”,谓昂首而望之,有《观》之象。“若”,顺也,有诚心而奉顺之意。“不荐”“有孚”,即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,谓观于盥之用洁,而众情已孚,有不待荐而始感者也。是观在心不在貌,孚以神不以迹。即此盥手之初,而精诚所注,天下皆见其心焉,故曰“观:盥而不荐,有孚颙若”。
《彖传》曰:大观在上,顺而巽,中正以观天下。《观》,盥而不荐,有孚颙若,下观而化也。观天之神道,而四时不忒,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。
此卦两刚四柔,两刚在上,四柔在下,刚为大,柔为小,故曰“大观在上”。《坤》顺《巽》入,是能顺而《巽》也。九五处卦之中,刚居阳位得中。“天下”指四柔,谓其居于上卦之下。五爻为君,四柔皆臣也,中正之德大而在上,足以为观于天下。为观之道,全在精洁诚敬,至中至正,无稍间断。四柔观感诚意,咸思进而自洁,有不期其化而自化者矣,故曰“下观而化”。观圣即可观天,圣道无殊天道,天道神妙,故曰“神道”。天有“神道”,而时运“不忒”;圣有神道,而中正无私。天之道,不言而四时行,百物生,圣之道,“不荐”而万民孚也。圣人合天之德,法天之行,神而明之,发为政教,俾天下沐渥圣化,沦肌泱髓,妙合无言,所谓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,犹如戴天而不知天之高者矣,其化道之神为何如乎!故曰“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矣”。
以全卦观之,阳大阴小,四阳之卦,有曰《大过》,与《大过》相反,四阴之卦,有曰《小过》。《大壮》卦,四阳在下,二阴在上,此卦四阴在下,二阳在上,与《大壮》反,独不曰小。《彖传》曰“大观在上”,以九五阳刚,中正得位,故不言小。此全卦取名之主义也。凡阴盛阳微,必致以柔逼刚,爻多不吉,此卦六爻独不言凶,亦以五居君位,中正之德,足以仪型天下,群柔皆仰而观之,故相观者不致相持,而柔无复逼刚矣。卦义专取为观于下,不取阴盛之象。卦以四爻为主,四爻以柔居阴位得其正,上比二刚,下接三柔,率三柔以进于五,仰观德化,是以四爻为一卦之主也。初爻始阴在下,位与五违,所观者浅,如童蒙然,故曰“童观”。二与五本相应,但二阴暗柔弱,不能进而观光,而仅得窥见其仿佛,是效女子之贞也,故曰“利女贞”。三爻比四,四为主观,三观四之动作,以为进退,故曰“观我生,进退”。四比近于五,观最真切,五为君,四近于君而相得,故为“宾”。君之德教,发而为国之光华。“利用”者,谓将进而效用也,故曰“观国之光,利用宾于王”。五爻居一卦之尊,天下之民情风俗,由我而化,所谓正己以正万民者,故曰“观我生”。《象》曰“观民也”,盖内而观我,即外而观‘民也。上九居观之终,刚健有德,虽夙为民所瞻观,因其高而无位,不欲出而观民,惟反而自观,谨身免咎而已,故曰“观其生”。《彖》称“圣人”,《象》称“先王”,皆指五爻君位而言也。《彖》曰“神道设教”,以上体乾德,示观于天下;《象》曰“省方”“设教”,以俯效巽风,省观夫民俗也。故卦名之《观》,自上观下,爻辞之观,自下观上,义虽不同,各有所取。所谓“设教”,所以一其观德,消其逸志,使之咸归于中正之域,一道德而同风俗者也,故曰“大观在上”。
(附言)
神字从示从申。示,《唐韵》:“音侍,垂示也”。《说文》曰:“天垂象,见吉凶,所以示也”。《玉篇》曰:“示,语也”,以事告人曰示,申,引伸也,盖神者,所以引伸其道以示人者也。《象传》曰,“圣人以神道设教”。是以垂示神道,以教天下也。古昔圣王之祭神,以至诚求神告而已,故上则神明假格,下则群黎服从。《观》卦之圣人,以此设教,其妙有不可思议,天下一观,而感应捷于影响,莫不服圣人之观也。
余尝慨我邦神教之衰,明治二十四年春,曾创兴阴阳寮之议一篇,附记以补“神道设教”之说:
恭惟我国,称曰神国,我国治道,称曰神道,其所由来久矣。盖神道,邦语曰“计惟神之道”。惟神者,即随神之谓也,故一作神随。观古先皇之建国,以神祭为政事,以神敕为国是,凡一切政事、苟涉疑虑,皆依神教决之,是所以称我国曰神国也。国君通称天子,天子者,为天之子,谓奉天明命,抚临万国,尊无二上,以天为父,故尊之曰天子。上自大臣,下至属官,皆佐天子以敷教者也。孟子引《书》曰:“天降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,惟曰其助上帝,宠之四方”,是天子而能助上帝也。《书》曰:“乃文乃武,乃圣乃神’”是天子而即为神皇也。《观》之《象》辞曰:“圣人以神道设教,而天下服”,可知治道通于神道,惟神道乃可以补治道之不及。
古者国有大事,必藉卜以决疑,此神道之最彰者也。天人感通之理,其在斯乎?夫人虽贤明,不能前知未来之事,惟卜筮则能前知。昔在我国神代之时,垂鹿卜之法,以问神意,称曰卜问,今奈良春日畜鹿,即此遗意也。后与支那交通,传得龟卜、蓍卜之术,神人感通之道愈备,未来前知之法益明。“天地设位,圣人成能,人谋鬼谋,百姓与能”,于是朝廷置阴阳寮于中务省,设阴阳头、阴阳助、阴阳博士、阴阳士等吏员,以供其职,以修其业。令典所垂,自古有然;中世以来,皇政式微,寮废宫阙。然当国家大事,皇上亲祭伊势大庙及贤所,使府县知事代拜全国官国币社,告以事由,派遣吏员于外国,使之参拜贤所。奉神威以临异域,朝廷之崇敬神教,未尝或替,下民效之,凡值神诞祭礼,及春祈秋报,陈俎豆以飨神明,荐馨香以祈福佑,虽卜筮之法几废,而酬报之礼犹存也。我国地居东海,古号神洲,是以神道之昭垂愈著,民心之爱戴愈虔,凡忠君爱国之忧,罔不敬神之诚而焕发也。其功如斯,若能尽诚尽敬,开明布教,克复前徽,斯精灵感格,有求必孚,其灵效之显赫,当更有进者矣。
皇政维新,百废俱兴,惟于阴阳寮,未见复设,无他,维新事业,多创建于兵马倥偬之际,既又侵入欧美文物,汲汲模效西学,无暇复古。况西人蔑视神道,创论为无,故习西法者,多惑其说,信口妄谈,谤毁神祗。由是渎慢之风,行于家庭则侮父兄,行于府县则侮官吏,行于国中则侮君上,败人间之秩序,害社会之安宁,方今天下之通弊也。察其弊所由来,皆由神道息微,以致人心狂妄,不知畏敬,极其所至,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,可不慨叹乎!方今圣明在上,独断万机,大臣各进谠言,以相辅佐,复开贵族院、众议院,问国民之舆论,以定国是,是所谓君从相、从士、从庶民,从之时也。然谋于野而不谋于天,询于民而不询于神,未始非圣代之缺典也。古者命相则卜之,出师则卜之,求贤则卜之,礼曰,“卜筮者,所以决嫌疑,定犹豫者”是也。古时我国有行之者,即阴阳寮之属也。今朝堂之官吏,二万六千人,皆立君子之位,独阴阳寮职,不闻复古,粤稽古时,所称神随国者,其教既废,其名亦殆将灭绝矣。
余虽不肖,深为之惧,意欲修复阴阳之术,推阐感格之诚。然言之则罪犯僭越,不言则罪获冥明,其罪均也,则宁言之。不若使神国之称,得践其实,内可与四千余万生灵,同沾幸福,外可使欧西各国,昏昧而不知神道者,得闻此灵明玄妙之真理也。爰此,敢陈兴复阴阳寮一议。呜呼!所愿当道君子赞成此议,振兴舆论。得复阴阳寮之古职,不惟本邦之幸福,实足发世界之光辉也!谨议。
以此卦拟人事,不外观己观人两端,而家业之兴替关焉。卦体下《坤》上《巽》,二阳在上,四阴在下,五居尊位,一家之主,为家人所观仰也。四阴为家人,皆顺从于五,一家之主,道当庄敬严肃,时凛承祭见宾之意,使家人观感而化,群思澡身浴德,相争以诚,不敢偏存欺诈。虽家主柔顺谦和,绝无苛责,而中正之德,垂为仪型,自有不言而信,不动而敬者矣。天道正而四时调和,家道齐而一门肃睦,故人伦之重,称为天伦,物则之微,协于天则。人能敬从天命,与天合撰其神妙莫测之机,攸往咸宜,一旦出而临民,先王所谓“省方”“设教”者,措之裕如。而仅施诸一家一门之内,犹其小焉耳。初爻为一卦之始,如家中之幼子,所观者小,在小人固无咎也。二爻阴暗柔弱,仅能窥见仿佛,窥者从门隙而观之,在女子尚不失其贞也。三爻柔顺之极,能以顺时进退,故不失其道。四爻比近于五,是家主之亲人,其所观最为真切,为家主所信用也。五爻则刚阳中正,齐家之主,几家政之善恶,皆存乎其身,故曰“观我生”。上爻居五位之上,为家主之长亲也,虽其人已不关家政,而家人犹必仰观其道德,用为法则,故不能不避而自观也。古昔文王,德盛化神,必曰“刑于寡妻,至于家邦”可知治国必本治家,所谓观于家,而王道易见者也。此卦全体,阴盛阳微,道极可危。卦名曰《观》,五上两爻,二阳在上,虽不言凶,一则“观我生”,一则“观其生”,皆孜孜返观内省,其防危虑患,至深且切。凡人持身涉世,时时能敬凛此旨,庶可无咎矣。
以此卦拟国家,卦象为阴盛剥阳,惟赖神明之呵佑,挽回衰运之时也。盖内外二体,外卦为政府,二阳在位,具中正刚强之德,足为亿兆观瞻;内卦为人民,四阴在下,怀柔顺卑《巽》之情,常欲仰观政化。人民众多,政府高远,彼小民不能亲观夫圣德,必就近侍夫君者之观以为观。四爻比五,为《巽》同体,一卦之主,凡下三阴欲进而观五,必先观四,故初曰“童观”,如孺子之望富门,高不及见也。二爻曰“间观”,有畏怯不敢直前,仅以潜身窥伺也。三爻曰“观我生,进退”三与四近,是以得观视而定进退也。四爻比近尊位,得亲待圣躬,瞻仰国光,“利用宾于王”,宾,犹臣也,即利见大人之谓也。五为大君,中正得位,盖以二阳孤立,高而可危,故曰“观我生”,其兢兢业业,不问正人而先正己,意甚深切。六爻居《观》之极,在五之上,身虽无位,与五合德,曰“观其生”盖其惕厉之意,与五亦同。统观四阴之意,皆以窥察大君之动作,以为进退;二阳在上,惟以明德新民,孜孜以持盈保泰为虑。爻辞曰“盥而不荐,有孚颙若”,谓君能至诚精洁,可以格神明,即可孚黎庶,是恭己南面,无为而治之旨也。《象》辞即释此意而引伸之曰“大观在上”,即有岌岌乎可危之象;曰“巽而顺,中正以观天下”。就卦体之巽前不顺中正,言君首当修明其德,为天下观。“观天之道”数句,亦从“盥而不荐”来,言天道神化不测,寒暑往来,四时不忒,圣人能效法神道,当为政教,于变时雍,天下咸服矣。《象传》曰“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”,此即示以观之之道。盖《彖传》之旨,以观示下,《象传》之旨,以观察下。统之乘此阳德,足为民观,亦足以观民,而群阴服从,否则阳德有亏,群阴即因而上逼,亦可危也。二阳爻皆言“君子无咎”,君子者,有德之称。有德则无咎,无德即有咎,反观而自明矣。为国家者,安可不凛凛哉!
《大象》曰:风行地上,观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。
《坤》为地,为国土,为众,《巽》为风,为命令。此卦“风行地上”有施教于民之象。“方”者谓四方,“省方”者,省察四方民心之向背也。“观民”者,考验风土民俗之所尚也“设教”者,随其地,察其俗,设教而施治也。夫天下之民情,或为风气之所囿,或为习俗之所移,各有所偏倚,不能归中正和平之域。先王见风行地上,有周流披拂,无处不遍之象,法此以省方,有嘘枯吹新,鼓动万物之象。法此以“观民设教”政以束其身,教以导其心。从“省方观民”之后,而复设以教,则因奢而教以俭,因惰而教以勤,斯教愈善矣。故孟子有曰:“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心也。”要其教之深入民心,犹风之通行天下也,如此则化行俗美,弊革风清。观之道,无以加之,谓之“省方观民设教”。
【占】 问时运:目下正当振作有为,宜出外历览,不宜杜门静守。
○ 问商业:贩运洋货,风险须防。
○ 问家宅:宅中或旧有供奉神佛,或皈入教门之家,或是家主设馆教徒。
○ 问战征:有风雷疾卷之势,可以掠得土地,收获民众。吉。
○ 问疾病:是风湿之症,宜流行活动,血调而风自息。
○ 问出行:远游吉,传教更好。
○ 问讼事:得平匀断结。
○ 问六甲:生男。
○ 问天时:有风即晴。
○ 问失物:初在地上,被风吹远,宜遍寻之,可得。
初六:童观,小人无咎,君子吝。
《象传》曰:初六童观,小人道也。
“童观”者,谓无远大之识见,犹童稚蒙昧,不能振拔以观道德之光。此卦六爻,各取义于观,以地之远近,分观之浅深,故其所观,一爻胜于一爻,此义不可不知也。初爻以阴柔在下,是幼稚之氓,抱昏愚之性,处荒僻之区,所居既远,所观亦微,故曰“童观”。“小人”者,以其昏昧,无远大识见,固不足怪,是以“无咎”,若君子而如是,不亦可吝乎?故曰“小人无咎,君子吝”。《象传》曰“人道也”,以其位卑识微,只得如是。“道”,即“小人道长”之道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初运未佳,幸无大碍。
○ 问商业:初立场面,只宜就小,无咎。
○ 问家宅:防有童仆偷窃之患。
○ 问战征:防有小胜大败。
○ 问疾病:小人无碍,大人不利。
○ 问行人:宜就近,无咎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○ 问婚嫁:自幼结亲,吉。
○ 问失物:防为小儿抛弃。
【例】 某石炭会社员来曰:当某局石炭购入,试验甲乙石炭之火力,然后将付之入札,请占其胜败如何?筮得《观》之《益》。
断曰:观者见也,见石炭之真质也。今某局方购入石炭,试验火力,然后竞争入札,可谓行公平之法则者也,谓之“大观在上,中正以观天下”。今占得初爻,初六在下,僻处远方,曰“童观”。以幼童见识,昏愚短浅,盖指检查者之无识也。爻曰“小人无咎,君子吝”,是正者取败,不正者得胜之时也。兹竞争者某,富狡猾之智,于试验之际,其设计行诈,弊有不可胜防者,深恐会社取败。
后果如是。
【例】 友人来告曰:偶得某豪商招待状,余同业中,亦当集会,请占此日接待之景况如何?筮得《观》之《益》。
断曰:此卦《彖》辞曰“大观在上”,必是一绝大集会也。今占得初爻,初阴在下,地位甚卑。在足下见识高远,老成简练,余所知也。爻辞曰“童观,小人无咎”,恐有屈尊就卑之嫌。遇如此,小人尚可,君子未免不快于心,外耻于人,内惭于己,谓之“童观,小人无咎,君子吝”。
某闻之,如有所疑,因彼好意,亦不能辞,遂临其席。当日余亦同席,数十人中,某适列末座。某在同业中,智识才力,可驾众人上,此日受斯接遇,不知何故。
九二:咸临,吉,无不利。
《象传》曰:成临,吉无不利,未顺命也。
此爻成卦之主,以刚中之才,与六五柔中之君,阴阳相应,虽在大臣之位,任官之日犹浅,不保无众阴嫉之也。故直临则必有咎,宜待在上之君长,感我才德,而后临之,然后可得吉也。此爻曰“吉”,曰“无不利”,于六爻中特见赞美,盖初爻以正感,二爻以中感也。《象传》曰“未顺命也”,谓此爻在下体而不当位,故小人未尽从其命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目下正佳,又得贵人照应,大吉。
○ 问商业:初次既获吉,二次更利。
○ 问家宅:有福星照临之象,前后皆吉。
○ 问战征:再接再励,所向皆吉,但防偏裨中,有不从令者,以致败事。
○ 问婚嫁:咸利,惟属羊者最佳。
○ 问讼事:却不致败,但一时未得顺从。
○ 问六甲:生男,但未产也。
○ 问行人:在外者归期未定。
【例】 友人来,请占某贵显气运,筮得《临》之《复》。
断曰:此卦下之二阳长进,上之四阴衰微,阳者君子,而阴者小人也。君子在位,则国家安宁,万民得福,是临民之善者也。今占得此爻,以九二为贵显,与六五之君位,阴阳相应,谓之“咸临,吉,无不利”,可知某贵显本年之气运大吉。
【例】 明治二十七年,友人金原明善氏来访,曰:余生长之乡在远州滨松附近,以培植山林为业,近在东京经营银行,家乡旧事,未能兼顾。孙女现已及笄,欲得一配偶,使之相续家督,并可奉事老母,与余妻共归故乡。请占其吉凶如何?筮得《临》之《复》。
断曰:《临》卦下《兑》上《坤》,《坤》为老母,《兑》为小女,又《兑》为悦,《坤》为顺,是老母爱悦少女,少女顺从老母也。今占得二爻,其辞曰“咸临,吉”,二爻与五爻相应,二爻阳居柔位,五爻阴居阳位,恰合赘婿之象。爻辞曰“吉,无不利”,可使速完婚姻,若愆时期,三四两爻,皆不利。明后两年,未可成婚,必以本年为吉。金原氏谢而去。
六三:甘临,无攸利。既忧之,无咎。
《象传》曰:甘临,位不当也。既忧之,咎不长也。
“甘”者,五味之中,为人之所最嗜,为怡乐之义。“甘临”者,谓不能临人以德,而以甘言谄之,必无诚心实意也。三爻近二爻,见二爻未从其命,遂欲巧言求进。究之,言虽甘,而位不当,何利之有?既知其非而“忧之”,反邪归正,去恶从善,则以今日之是,亦足补前日之非,则可以免咎,谓之“既忧之,无咎”也。《象传》曰“位不当也”,以阴居阳,是位之不得其正也;“咎不长也”,幸以其忧之速,故其咎未至于长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运既不佳,行亦不正,幸能知悔,后运可望。
○ 问商业:店基不得其位,惟贩运糖业则佳。
○ 问家宅:屋运不佳,宜迁徙为吉。
○ 问战征:屯营地位不当,迁营则吉。
○ 问疾病:药不对症,宜进苦辛之剂,无咎。
○ 问婚姻:不合。
○ 问行人:外不得利,近时可归。
○ 问失物:可得。
○ 问六甲:生女,恐难长养。
【例】 明治五年,友人某来,请占某商人气运,筮得《临》之《泰》。
断曰:此卦地上有泽,地《坤》卦,《坤》以生育万物,为母,泽《兑》卦,《兑》以三索得女,为少女,有母女相临之义。《临》三爻曰“甘临”,以阴居阳,位不中正,恰如少女恃宠,以甘言取悦于母,冀专家政。今某商人,占得此爻,知某商人必夙性阴险,“专以机巧取利,一旦得志,便自盈满,如妇人小子之为,何利之有?若能迁改,尚可免咎。
友人曰:甚感《易》理之妙。某商人曾以一步金十钱价格,买横滨吉田新田之沼地若干,后因某豪商为抵当某省寄托金,以一步一元价格买之,以为抵当。故某商人一时占万余元巨利,从此遂生骄慢,轻视众人,其状恰类狂病者。余将对友人详说《易》占之妙,使之转告某商也。
六四:至临,无咎。
《象传》曰:至临无咎,位当也。
此爻位近至尊,才志俱弱,以柔顺之资,居台鼎之贵,能略分忘势,下应初九之刚正,尊贤尚德,情意恳至,故曰“至临”。盖大臣有休休好善之诚,无矜矜自足之意,以至诚之心,感应初九,初九之贤,亦感而悦服,共谋国事,是以无咎,临政之吉,莫大于此,《象传》曰“位当也”,谓得柔正之德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好运已至,无不得当,有吉元凶。
○ 问商业:目下贩运,正当其时,无往不利。
○ 问家宅:宅位得当,家业兴隆,无咎。
○ 问战征:其时已至,正可临敌获胜。
○ 问疾病:虽至危笃,尚可无咎。
○ 问婚姻:彼此欢洽,门户亦当。
○ 问行人:即至。
○ 问失物:即得。
【例】 友人某氏来,请占某贵显气运,筮得《临》之《归妹》。
断曰:此卦内卦《兑》为口,外卦《坤》为众,为俯听舆论,酌量民情,出而临事之谓,故名曰《临》。四爻具柔正之德,下应初九之刚正,忘势略分,厚意礼贤,可谓诚之至也,谓之“至临,无咎”。某贵显能体此意,可得无咎。
六五:知[84]临,大君之宜,吉。
《象传》曰:大君之宜,行中之谓也。
“知”者,智也,“智临”者,知人善任之谓也。夫以一人之身,临天下之广,自任其智,适足以为不智,惟能取天下之善,任天下之事,如此则“知周万物,道济天下”,是恭己无为之郅治也。此爻具柔中之德,居至尊之位,下应九二,知其贤而任之,所谓“聪明睿知,足以有临”,此爻得之矣,故曰“大君之宜”。舜之称大智,合天下之智以为己智,曰“舜好问而察迩言”,亦此意也。《象传》曰“行中之谓也”,谓五有柔中之德,倚任刚中之贤,以成“智临”之功,中道而行,是即不偏之谓也。
【占】 问时运:目下运得其时,又得好人相助,事事宜成,吉。
○ 问商业:知往知来,通晓商情,自然获利。吉。
○ 问家宅:有五福临门之兆。吉。
○ 问战征:能得军心,斯知己知彼,战无不胜也。
○ 问疾病:当得良医,详知病由,治之自然得愈。
○ 问婚姻:宜家宜室。大吉。
○ 问失物:有人拾得,久后自知。
○ 问六甲:生男,主贵。
○ 问行人:尚在半途,后日可归。
【例】 明治二十二年,占某贵显气运,筮得《临》之《节》。
断曰:此爻居五,为大君之位,爻曰“智临”有大君之象,非人臣所宜。今为某贵显占得此爻,五与二相应,五君,二臣也,当以二爻为某贵显。“智临”者大君,受大君所知者,某贵显也。受大君之知以临政,凡有善政,皆宜归君,故曰“智临,大君之宜,吉”。然位高任重,众忌所归,往往宜于君,转不宜臣,亦阴阳消长之机也。《临》六爻无凶象,特于《象》曰“至于八月,有凶”,圣人就此吉卦,突示凶灾,盖以长之初,消即伏之,福之来,祸即继之,谓吉在今日,凶宜预防于将来也。
《易》机甚微,未易测度。后十月某贵显淬遭凶暴所伤,不在八月《观》之数,延至十月《遁》之数。虽筮者有不能确知其数者,然吉凶之理,要不出消长循环中也。后进之士,须注意焉。
【例】 明治三十年五月十二日,访横山孙一郎氏于东京山下町雨宫敬二郎、小野金六两氏,亦在其座,谓余田:吾辈昨年以来,欲使英国左美以儿商会,买我国公债,极力斡旋,然价值不适,苦虑久之,请占此买卖约券成否?筮得《临》之《节》。
断曰:《临》者,彼此互相临之谓也。盖此卦以《兑》少女,与《坤》老母,有相顺相悦之象,公债买卖,意亦如此。我得战胜偿金,欲《益》扩张军备,示威信于各国,坚固国家之基础,因卖公债,俾补不足,彼商会亦将卖与本国低利之商人,得其赢余。两下互相谋利,犹老母与少女,亲悦而成事也。今占得此爻,知即可遂望,事在必成,勿复多虑。
翌日果有四干万元公债买卖约成之报。
上六:敦[85]临,吉,无咎。
《象传》曰:敦临之吉,志在内也。
“敦”者,笃也,厚也。此卦六五既应九二,上六又从而附益之,谓之“敦临”,犹复六四既应初九,六五亦从而附益之,谓之“敦复”,其义一也。此爻为《坤》之极,居《临》之终,阴柔在上,与二虽非正应,而志在从阳,屈尊从卑,降高就下,礼意敦笃,是临道之善持其终者也,故曰“敦临,吉,无咎”。凡卦于上爻为极,过极每多危象,此爻曰“敦临”,有“安土敦仁”之义,无过极之虑也,是以吉而无咎。《象传》曰“志在内也”,内者,指内卦二阳,虽与内卦无应,上六之志,惟在于内,故曰“志在内也”。可与《泰》初九之《象传》“志在外也”对看。
【占】 问时运:目下好运已终,惟其存心忠厚,故得无咎。
○ 问商业:贩卖内地,吉。
○ 问家宅:世代忠厚,内外肃穆,吉。’
○ 问战征:宜增兵益饷,以保护内地为要。
○ 问疾病:培养元气,勿药有喜。
○ 问六甲:生女。
○ 问失物:即在家内,未尝失也。
○ 问行人:即日可归。
【例】 友人某氏来请占谋事,筮得《临》之《损》。
断曰:此爻《临》之极,功业已完,别无他图。曰“敦临”者,亦于临道之中,复加敦厚而已,能敦厚以临,故得“吉,无咎”。今占得此爻,足下亦宜知此意,凡事宜加敦厚,则何谋不遂?何事不成?足下思虑之笃,可于《易》象见之。
某氏曰:《诗》云,“他人有心,予忖度之”,洵先生之谓也。深谢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