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嗑:亨,利用狱。

噬嗑(z

噬嗑:亨,利用狱。

【释名】:噬,啮也。嗑,合也。噬嗑,有物为间,啮而合之也。艮止于上,震动于下,名之曰颐(m),象人之颌,九四梗于其间,颐中有物,啮之而后能合,故名之曰噬嗑,当有间必除之象也。颐中空虚而间鲠骨,家邦有情而隔谗邪,天下清平而出强梁,天下之事不得合者,皆噬嗑之象也。一身一家,至于邦国天下,推之万事,所以不和合者,皆因有间也。除间去梗,合而能亨,上合于天时,中合于人事,下合于物情,皆噬嗑之所合也。离,二阳困阴,牢狱之象也。坎,形似蒺藜,罪人之类也。离阖坎,惩恶除佞之象。艮止也,坎非也,艮坎共两爻,禁民为非之象。惩恶除佞,禁民为非,皆噬嗑之事也。震威也、惧也、道也,离明也、知也,威者使知惧,明者使知道,知惧知道,则刑罚无所加,四海之内无刑民,是圣人用狱之大旨也。《书》曰:“刑期于无刑,民协于中。”此之谓也。总而言之,噬嗑者,咬合也,咀嚼也,饮食也,刑罚也,治罪也,除间也,尴尬也。

【观象】:初四互颐(m),民之生也,必有所养,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,知礼节荣辱,则刑无所加矣。孟子曰:“若民,则无恒产,因无恒心。苟无恒心,放辟邪侈,无不为已。及陷于罪,然后从而刑之,是罔民也。”言夫噬嗑互颐者也。二五互蹇({),初九承之,屦校灭趾,跛足不行也。艮止也,坎非也,禁民为非,用狱之事也。三上互未济(?),火性严,水性宽,宽严相济,无过不及,用狱之要也。辨物者,所以明是非也。居方者,所以知趋避也。辨物居方,有以见圣人用监之道也。初五互屯(e),小惩而大戒,勿用有攸往,用狱之道也。二上互旅(X),明慎用刑,而不留狱,圣人所以立法也。吊民伐罪,禁民为非,噬嗑(z)有以见先王威明敕法之功矣。光明庶政,不敢折狱,贲(x)有以见君子明慎执法之德矣。劳民劝相,理财正辞,井(K)有以见大人养民之用矣。反体谓贲(x),对体谓井(K),禁民、刑民、劳民,皆圣人劝民之道也。体固不同,及其用也,则百虑而一致,殊途而同归矣。

【玩辞】:亨通,宜用刑治狱。物有间故不通,啮之而后合,则亨之道矣。饮食不均则起纷争,人情不合则生狱讼,噬而嗑之,威慑明照,除间去梗,以求其平,是以利于察狱也。

【疏传】:《序卦》曰:“可观而后有所合,故受之以噬嗑。嗑者,合也。” 《礼记·经解》曰:“故礼之教化也微,其止邪也于未形。”是故,天下清平,邪之未形,当宣以教化;乱之已生,恶之既昭,必治以刑罚。是故,《贞观政要》曰:“刑罚者,治乱之药石也。德教者,兴平之粱肉也。”此《噬嗑》所以承《观》也。孔子曰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。”孟子曰:“不嗜杀人者能一之。”皆此之谓也。《易经证释》曰:“法者补德之不备,罚者申教之末遍,教行则无待于罚,德成则无庸于法,而先王犹用之者,非教之不立、德之不章,实以教之难周,而民性之不齐也;德之难化,而民情之易恶也。”诚至理之言也。《杂卦》曰:“噬嗑,食也。”离类大腹,坎主酒食,颐中有物,酒食果腹,当进食之象也。此噬嗑之大用,而全人类之生也。

【卦变】:初之五,否(])变噬嗑(z),六五主卦,阴柔刚中,宽猛相济,才适其位,先王所以用狱之道也。

彖曰:颐中有物,曰噬嗑。噬嗑而亨,刚柔分,动而明,雷电合而章。柔得中而上行,虽不当位,利用狱也。

【疏传】:艮止于上,震动于下,颐之象也。九四如物梗于颐间,故曰「颐中有物,曰噬嗑」,据卦体解释卦名。物间颐中,隔绝上下,吞吐两难,噬而嗑之,其害遂亡,卦体、卦德、卦象,皆致亨道,故曰「噬嗑而亨」。离之体,一柔分乾刚,震之体,一阳分坤柔,乾坤交错,故曰「刚柔分」,据卦体释彖辞。震性动,则群生恐惧,离情明,则物无隐情,故曰「动而明」,据卦德释彖辞。阴阳相合为雷,分争为电,雷电分合,天地成章,故曰「雷电合而章」,据卦象辞彖辞。初升五,否(])变噬嗑(z),柔履刚中,宽严相济,用狱之主,故曰「柔得中而上行,虽不当位,利用狱也」,据卦变释象辞。

象曰:雷电,噬嗑。先王以明罚敕法。

【疏传】:雷有惊惧之威,故能震慑邪曲。离电有烨烨之光,故能明察秋毫。雷电合章,则万物不能怀邪,故先王则之,明刑罚,宣法令,以示万物也。按卦变说,乾体变离,故曰「先王」。离明也、示也,坎刑也、法也,震宣也、告也,故曰「明罚敕法」。范晔《后汉书》曰:“刑罚知其所加,则邪恶知其所畏。”言此者也。明罚者,所以示民而使之知所避;敕法者,所以防民而使之知所畏。明,示也。明罚,所以告也。敕,宣也。敕法,所以诫也。